“星”耀中国,看“风云”如何变幻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早在公元前613年,哈雷彗星就被载入史书《春秋》中;而发现于莫高窟藏经洞经卷中的敦煌星图,更是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星图之一。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大约2300年前,诗人屈原用长诗《天问》向浩瀚无垠的星空发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空间不懈的探索精神。


1969年1月,由于强冷空气侵袭,长江、黄河流域出现了严重的冰凌灾害,造成我国大范围的通信、交通中断。1969年1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气象局代表时指示:应该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从此,我国拉开了气象卫星研制的序幕。


在当时基础工业薄弱、航天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依托上海工业优势,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从全国各科研院所抽调精英,迅速组建了我国气象卫星的研制队伍。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风云气象卫星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具备高低轨联合全球观测能力,与国外卫星相比,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综合性能达世界先进水平。


图片

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第一幅彩色合成图像


独立研制人造卫星,是一个国家科学水平和工程水平的集中体现,需要极强的基础工业体系,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才接力奋进。我国的气象卫星从零起步,在国内基础工业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气象卫星牵引我国基础工业在空间技术、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图片

 气象卫星机-电-热总装集成现场


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已成功发射“两代四型”19颗气象卫星,有8颗气象卫星在轨稳定运行,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组成了中国气象卫星业务天基监测系统,实现了组网观测业务化。风云一号卫星为中国第一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卫星为中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卫星风云四号卫星分别为中国第二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图片

风云气象卫星家族


风云气象卫星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对地观测卫星业务监测网的重要成员,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稳定可靠的业务运行和高质量的遥感数据服务,中国的风云气象卫星与美国、欧盟的气象卫星一起,成为全球对地观测卫星业务监测网的主力军。目前,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2700多家国内用户接收与利用风云气象卫星资料。


图片

我国气象卫星在轨布局图


国之重器支撑国家战略,气象卫星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红线”监测与评估、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广泛,不仅用来预报天气,其数据和产品还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农业、林业、环保、水利、交通、电力等行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图片

风云二号H星为“一带一路”区域提供服务


观云测雨,保障重大活动,近年来,我国气象卫星在国家重大活动中提供了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为气象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显著提升了遥感应用服务的效果。


图片

风云气象卫星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气象服务


2025年前,我国将继续发展第二代风云气象卫星,形成风云三号卫星黎明、上午、下午3种轨道卫星和降水测量卫星组网观测,风云四号卫星光学星加微波星“组网观测,在轨备份”的业务格局,全面提升风云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支撑能力。2035年前,我国将建设第三代风云气象卫星系统,全面实现风云气象卫星观测能力和应用水平国际领先,提升气象观测的现代化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国家安全。


图片

风云三号E星,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实现对全球海洋风场、全球不同高度层的温度与湿度分布情况的观测


为了向世界彰显气象大国的实力,向公众讲好中国气象卫星的故事,展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本书编写组编写了这本“国之重器”科普图书之《星耀中国:我们的风云气象卫星》。期望本书的出版,可以促进中国气象卫星事业跃上新台阶,同时帮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气象卫星事业的发展,激励有志于从事航天事业的青年才俊加入航天队伍,为建设航天强国和气象强国做出贡献。


图片

▲点击封面,进入购买界面

《星耀中国:我们的风云气象卫星》


本书不仅真实记录了风云气象卫星的观测对象、基本原理、研制流程、发射过程,也反映了风云气象卫星“家族成员”的各自特点,记录了风云气象卫星的“前世今生”。全书共5章,第1章介绍人类气象观测的发展历程、气象卫星的分类及技术特点,第2章阐述气象卫星的探测原理及要素、气象卫星的观测数据及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第3章介绍气象卫星的组成、研制、运输、发射、在轨运行和退役全过程,第4章讲述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及产生的效益等,第5章描绘气象卫星未来的观测需求和发展前景。


图片
图片


 “一个不曾仰望星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科技爱好者和青少年读者,从中国卫星创新发展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继续弘扬科学家精神,追随现代前沿科技的脚步,步入科学的殿堂,成为下一代科技栋梁之材。我们更希望本书能带领大家探索浩瀚宇宙,服务国家发展,增进人类福祉!


图片


《星耀中国:我们的嫦娥探月卫星》

《星耀中国:我们的量子科学卫星》

即将出版!



附件下载